04

設計思考是神奇魔法石?

“Forget B-School, D-school is Hot.”「別管商學院了,設計學院正火」

    (June 7, 2012/華爾街日報)

無論你懂不懂設計,最近只要談到「創新方法」、「問題解決方案」,可能就會有人提到「Design Thinking 設計思考」(延伸閱讀: Tim Brown的設計思考BLOG),可能還眉飛色舞地形容這是個多麼神奇的魔法石,不僅能以全新觀點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,還能提升使用者WOW經驗值,隨著IDEO公司成立(延伸閱讀: 意義是啥小? 設計告訴你),近20年間不斷推廣設計思考如何以創新思維解決複雜的問題,接著史丹福大學在2005年設立Hasso Plattner Institute of Design(哈素•普拉特納設計學院),成為推廣設計思考的學術機關,並獲得許多知名企業青睞,如: Procter & Gamble(寶僑), Google, Nike, The Bill & Melinda Gates Foundation(梅琳達與蓋茲基金會), and Fidelity Investments(富達投資)等, 設計思考一時間成為顯學,身為走在時代尖端領導人的你,不跟上就落伍了!

但,設計思考真的是人人適用的神奇魔法石嗎?

曖昧不明的設計思考?

於Inflection(線上資料庫)從事使用者經驗發展的副總裁Peter Merholz在華爾街日報上表示: 「設計思考是一個很好的行銷方法,含糊不清也意義不顯,可以廣泛地應用在很多領域;設計是製造的過程,設計思考這個idea其是是有點曖昧不明的。」

對於設計學院的老師、學生、人類學家、或行為研究者而言(IDEO就是這樣一些人組成的),設計思考早就深植在他們腦中,可以不假思索地應用在許多地方,但他們可能沒有想到可以歸納出一套方法論,有系統地向其他「尚未開發」的創新研發者或領導者進行教育宣導,甚至可以形成一門好生意(如果查詢最近如雨後春筍般成立的「創新學院」、「設計思考課程」就會發現價值不斐),這對於已熟稔設計思考的「原生」創新思考家而言,設計思考確實有點曖昧不明。

文章標籤

樹小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shutterstock_71533612

計是賦予意義

這幾年設計系所突然成為很夯的志願,「設計」究竟是妝點平凡的奇蹟化妝術,還是點石成金的能源方塊? 「設計,是賦予事物意義的動作。」米蘭理工大學創新管理學院教授Roberto Verganti在一次演說中談到「設計‘design’源自於拉丁語字根‘designare’,也就是賦予事物意義,非關造型或技術,而意指激進式地改變其意義,人們沒有提出這些改變,但他們一旦看見就愛上了!」這給予我們一些啟示: 設計既是意義上的創新,與關注內涵創新的文創產業又幾乎同一時間竄起,是否顯出人們對現代社會與經濟體制一種渴求「意義革命」的深層表達? 而設計又如何改變我們的日常生活?

設計是思考模式的革新

談到創新思考,大多數人會想到「頭腦風暴」(Brain Storming),能幫助群體在短時間內產出許多idea,但上個世紀末,有些人開始思考如何更有系統的產出idea,同時將idea更推向實踐一步,透過在設計方法中常用的快速原型模型(prototype)早期實驗、預測失敗,在尚未投入太多資源的研究前期,及早找出解決方法,於是其中一些來自設計與管理背景的跨領域專家歸納出「設計思考」(Design Thinking)。1991年,由史丹福大學設計學院教授David Kelley與兩位設計公司創辦人Britain's Bill Moggridge、Mike Nuttall整併了三間設計公司成立IDEO公司,主要運用「設計思考」於實際專案中,成功地為許多企業團體解決問題。  

設計是文化革命

當這股思考模式革新的風潮隨著設計熱吹向台灣,許多標榜創新的政府或企業團體將之奉為「能量方塊」,好像有了這個方塊,就可以把任何堅如頑石的機械變成「變形金剛」,於是開始大量複製相關的工作坊或講座,期待這個模式能快速推進創新,解決台灣產業結構失衡的問題,但這個錯誤的期待可能又會像許多吹往台灣的浪潮,快速複製而浮濫化後,迅速幻滅。

如同設計其實並非形而上的創造,而是賦予事物意義,「設計思考」也非形而上的方法或流程,而是長期且深化的「文化革命」,其執行過程只是試圖將設計者或製造者的思維拉回最根本的「以人為本」,透過對使用者需求的洞察,提出一個可能連使用者都沒想過的有/無形產品設計,除了解決問題,並重新賦予事物意義,因此,設計思考無法速成,對於推廣設計思考的在上位者而言,可能需要著眼於人本教育、培養觀察力、更多元的文化刺激,才能達到「設計思考」的最終目標。

(針對「設計思考」於下一篇中將提出實地演練後的觀察洞見)

設計回歸生活本質

文章標籤

樹小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banner  

少數人比較幸運?


我們總以為做大事,要大破大立的改革,要大張旗鼓的建設,我們經常歌頌有為者大刀闊斧的勇氣,關注成功者影響者「眾」、市佔率「高」、影響度「大」,這些故 事讓我們羨慕甚至追隨,另一方面,也可能讓我們吞下一種謊言:「只有少數人比較幸運,而那個人不會是我」,於是繼續過著一成不變的日子。


下一刻就想要改變


文章標籤

樹小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一場購買改變世界的滲透性革命

change-1  

 

幾個世紀工業化革命的結果,建構現代化生活的面貌,購物行為也不斷改變,如今我們對著不到10幾吋的平面電子玩具,就可以隨意隨時購買任何東西,但我們不禁深思,購買是否有更深一層的意義,除了取得所需、所想、所望,還能為社會帶來什麼?

我們在觀察人類必須從事的日常活動中,有了掀起一場革命的洞見:購買,何嘗不是社會經濟結構的運作基礎?何嘗不能是一種改變社會的行動?於是乎,我們思考如何掀起一場眾志成城式的「滲透性革命」。


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化了嗎?

 

文章標籤

樹小書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«12